返回

五代:这个小国太能打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28章 决胜常州(上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几日后,李弘冀率先发难,一部看住金坛城守军,主力开始对杜昭达、林仁肇部发起猛攻。

    何敬洙也从常州城内出来,夹击杜、林二将。

    李弘冀征发民夫,把泥土装袋,用刀盾手掩护,让民夫一步步填平壕沟,到了营墙前,又如法炮制,堆起土垒,与营墙齐平。

    南唐士卒冲上土垒,营墙内万箭齐发,冲上土垒的前排士卒被射得全身都是箭矢,但却被后面的士卒推着,直接掉进营墙里。

    营墙里还有一道壕沟,许多士卒不堪站着被白白射死,退又退不下去,不少士卒就从一丈多高的营墙上直接跳进布满竹矛的壕沟里,惨叫声不绝。

    渐渐的,南唐军冲过了壕沟,杀入了营寨,与吴越军激战在了一处。

    此时,柴克宏带着三千步卒、两千骑兵,悄悄往北,试图绕到陶安同的背后,按道理,这么多人马在平原上行进,是不难发现的。

    可是陶安同部一点反应也没有,等到柴克宏杀进陶安同的营垒一看,气得鼻子都歪了——陶安同已经跑了,营里只有一二百人虚张声势。

    一审问俘虏,原来陶安同部前两天已经悄悄撤走,仍回到常州城东的大运河边,与张济广汇合。

    既定的偷袭没偷成,就好像一拳头打在了棉花上,给柴克宏的内心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
    他被李弘冀破格提拔,如果不能打出个漂亮仗来,是很难服众的。

    柴克宏带人马不停蹄,又直奔大运河边。

    柴克宏命步卒在运河北面的紫霞峰固守,自己则像条毒蛇一般,在运河边兜兜转转,寻找薄弱之处,伺机便要咬上一口。

    吴越军拿柴克宏没办法,由于南唐的封锁,吴越军很难获得战马,只有侍卫亲军才有一个指挥的骑兵。

    见柴克宏接近运河,吴越军的步卒便整军列阵迎上来,柴克宏见状便远远拉开距离,带着吴越军在运河北面溜了一大圈。

    等到吴越军步卒受不了了,缓缓后撤时,柴克宏又猛冲上去,寻找薄弱点一顿猛攻。

    但柴克宏始终无法将吴越军步卒击溃,柴克宏也不气馁,提起速度来,将吴越步卒远远甩开,继续往东而去。

    大运河这么长,吴越军不可能处处设防,柴克宏便一路往东,一直走到了离常州三四十里的地方。

    柴克宏命士卒收集船只,凿沉在运河,以阻塞运河,却是左等右等不见船来。

    吴越军的粮草军械都靠运河来补给,五六万人的大军加上民夫,每天消耗的粮食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,后勤补给不可能说中断就中断的。

    柴克宏越等越是焦急,这时亲兵抓了几个附近村子的老农来问话。

    “噢哟,苏州人(老农误以为吴越军都是苏州兵)来运河边募民夫,都去太湖运粮哉。”老农还喜滋滋地道,“他们每天还给工钱,每天五十钱,好多会摇船的都去了。”

    柴克宏大吃一惊,原来吴越军不再走运河,改走太湖了。

    太湖虽然辽阔,但却不适合作为主航道,太湖水文条件复杂,有急流、浅滩。天气也更加恶劣,有时候风大,很容易把船吹翻。像现在的秋冬季,水位下降,有的原本适合通航的水域又不能走了。

    因此,粮草补给走太湖,势必需要募集大量熟悉太湖的渔民,连南唐治下的常州百姓都敢就地征集,看来是事起仓促,临时起意。

    柴克宏回过味来,“中计了!”

    柴克宏连忙整军上马,往常州城西疾驰而去。

    此时的战场形势已经发生了剧变。

    张济广放弃了运河北岸的防守,全军向西面移动,与杜昭达部一同猛攻何敬洙,陶安同则与张济广一同移师到了常州南面,开始攻打常州城。

    何敬洙部将劝何敬洙退回城内防守,何敬洙不是不想而是不能,一旦退进去,这回再想出来就难了,吴越军势必围城,将极大的威胁运河航道。

    李弘冀见何敬洙独木难支,猛攻杜昭达,以减轻何敬洙的压力。

    李弘冀部主力面对的是固守营垒的杜昭达部,先前的打法实在伤亡太大,他们开始通过挖掘沟渠前进,挖到吴越军营垒中,再突然冲出,杀伤不少。

    但是吴越军很快调来民夫,你挖我也挖。

    将附近的一条小河河水给引过来,灌入南唐军挖的沟渠中,人倒是没淹死多少,就是土木工程没法干了。

    南唐军士卒只好浑身湿透的从沟渠里钻出来,继续强攻吴越军的营垒。

    陶信本是丹阳兵,突然被征调来常州,他的前后左右都是密密麻麻的一个个军阵。

    陶信身高不高,以至于往前望去,都只能看到一个个的头盔。吴王(即李弘冀)军法严苛,即便是后面等着参战,也不准士卒们坐下休息。

    陶信很是不满,但又不能说出来,他的东张西望很快被队副发现。

    “不准东张西望!”在队伍后的队副大声斥责道。

    陶信吐吐舌头,只好肃然盯着前面人的头盔,竖直

第128章 决胜常州(上)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